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桐城某校历史教师用诗歌形式作课堂小结:“台儿庄胜鼓士气,百团大战坚信心,冼星海作...

桐城某校历史教师用诗歌形式作课堂小结:“台儿庄胜鼓士气,百团大战坚信心,冼星海作大合唱,悲鸿画马勇向前,侯氏制碱破封锁,众志成城御强敌。”本节课的主题应是(   )

A.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B.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C.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D.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黄河大合唱》、《奔马图》、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这些事件的背景都是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由此可知本节的主题是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故C正确。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七七事变后,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故排除B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故排除D项。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材料重点强调了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

A. 国共合作抗日    B. 坚持持久抗战

C. 日本战略失误    D. 全民族团结抗战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

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查看答案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学习历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中国当时和后世的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岛南戈吉郎《诸子百家》

材料三:李大钊认为,孔子的儒家思想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由此,李大钊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儒家学派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各一例。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孔子之道”所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指出儒家思想成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始于哪位皇帝的哪项措施?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变革与改新,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毛泽东曾评价过“一次变法:“……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材料三: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

(1)材料一“管仲相桓公”发生在我国哪一历史时期?该事件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毛泽东评价的是什么变法?这次变法在当时有什么重大影响?

(3)材料三中日本的这次改革史称为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的发展有何影响?

(4)这三次变革对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