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争霸战争,评价正确的有( )
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小的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大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争霸战争只给人民带来灾难
④争霸进一步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 )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
A. 耧车 B. 水排 C. 牛耕 D. 曲辕犁
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冲击—反应”模式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模式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探索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阶段 | 特征 | 具体表现 |
19世纪40—60年代 | 西方对中国的冲击 |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
19世纪60—90年代 | 中国的反应 | ____A____和____B____ |
20世纪初 | 西方思想催生中国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 | 辛亥革命 和_____C_____ |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 中国人不断探索强国之路。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1)分析材料一,将A、B、C处空白补全。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从器物层面探索强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 请分析形成这样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个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有何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对中国的冲击,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4)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通过对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既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又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回顾伟人的一生,为了挽救中国的命运,他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对此某历史兴趣小组针对一本书籍《孙中山和辛亥革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环节一:导言总结知识
(1)在开篇导言部分的“立志与求索”中写有“上书李鸿章遭拒”和“萌生反清之志”等内容,请结合当时的实际形势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2)文中多次提到“起义失败”和“再次起义”等内容,结合你的理解,谈谈这主要表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种怎样的精神品质?
环节二:材料分析
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8年后,五四运动爆发;1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阶段。
——人民日报社论《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3)书中出现了一些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城市(如武汉、南京),出现这两个城市的理由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综述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至少三个方面)
材料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中华民国人,我非中华民国人。”
(5)材料二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