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张力同学计划在暑假期间追寻前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下图为张力同学根据红一方面军长...

张力同学计划在暑假期间追寻前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下图为张力同学根据红一方面军长征所画的示意草图(A为出发地)。

(1)说出图中字母标注的长征途中四个地点。

A._____B, _____C. _____D. _____

(2)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请列举在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

(3)在追寻前辈足迹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1)A瑞金 B遵义 C吴起镇 D会宁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雪山,草地,大渡河,泸定桥,湘江乌江金沙江等。 (3)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解析】 (1)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一一长征。从瑞金出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在贵州,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因此图中字母标注的长征途中四个地点是A瑞金,B,遵义,C.吴起镇,D.会宁。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一一长征。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有雪山,草地,大渡河,泸定桥,湘江,乌江,金沙江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追寻长征足迹的活动中,我们可以领悟到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饶的精神;乐观向上,紧密团结的精神;爱国,革命的精神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史探究

材料1:19世纪初,嘉庆皇帝与一个大臣有如下的对话:

皇帝问:英国是否富强?

大臣答:彼国在西洋诸国中称大,故是强国。至于富,是由于中国富,彼国才富。富不如中国。

皇帝问:何以见得?

大臣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再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说明彼富是借了中国的光吗?假如我们禁止茶叶出口,那英国就会穷得无法过日子。

皇帝说:说的是。

材料2:鸦片战争之后,一部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开始提出面向世界的要求。魏源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据此,他认为做事情只要“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

回答:(1)材料1中,皇帝和大臣对英国的看法对吗?为什么?

(2)材料2中,魏源在哪本书中说了这句话?“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3)孙中山本人是否做到了 “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试用史实来说明。

 

查看答案

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中国在一步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用表格的形式,归纳除中法战争、抗日战争外的任意两次战争,内容包括战争名称、爆发时间、签定条约名称,对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影响。

战争名称

爆发时间

签定条约名称

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鸦片战争

1840

 

 

第二次鸦片战争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甲午终日战争

1894

 

 

八国联军侵华战

1900

 

 

 

(2)1919年以前,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方面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3)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他们高举的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之所以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主要是因为在这里(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 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五次“围剿”

D.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李鸿章──洋务运动    B. 胡适──戊戌变法

C. 孙中山──辛亥革命    D.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应该是

A. 上海    B. 南昌    C. 庐山    D. 井冈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