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历史风雨,下图中的古代巨型建筑和雕像,至今还屹立于( )
A. 印度河流域 B. 尼罗河流域
C. 两河流域 D. 黄河流域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奴隶社会的情况,你认为应选取的素材是 ( )
A. 金字塔 B. 《汉谟拉比法典》 C. 种姓制度 D. 《论语》
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句话从本质上揭示( )
A. 农业是埃及文明诞生的条件 B. 尼罗河拥有丰富的水源
C. 古代埃及人开凿了尼罗河 D. 尼罗河创造了埃及文明
张力同学计划在暑假期间追寻前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下图为张力同学根据红一方面军长征所画的示意草图(A为出发地)。
(1)说出图中字母标注的长征途中四个地点。
A._____B, _____C. _____D. _____
(2)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请列举在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
(3)在追寻前辈足迹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读史探究
材料1:19世纪初,嘉庆皇帝与一个大臣有如下的对话:
皇帝问:英国是否富强?
大臣答:彼国在西洋诸国中称大,故是强国。至于富,是由于中国富,彼国才富。富不如中国。
皇帝问:何以见得?
大臣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再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说明彼富是借了中国的光吗?假如我们禁止茶叶出口,那英国就会穷得无法过日子。
皇帝说:说的是。
材料2:鸦片战争之后,一部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开始提出面向世界的要求。魏源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据此,他认为做事情只要“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
回答:(1)材料1中,皇帝和大臣对英国的看法对吗?为什么?
(2)材料2中,魏源在哪本书中说了这句话?“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3)孙中山本人是否做到了 “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试用史实来说明。
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中国在一步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用表格的形式,归纳除中法战争、抗日战争外的任意两次战争,内容包括战争名称、爆发时间、签定条约名称,对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影响。
战争名称 | 爆发时间 | 签定条约名称 | 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
鸦片战争 | 1840 |
|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
|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
甲午终日战争 | 1894 |
|
|
八国联军侵华战 | 1900 |
|
|
(2)1919年以前,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方面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3)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他们高举的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