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8年11月11日,欧洲多地举行了纪念一战结束100周年的活动。人类对于战争...

2018年11月11日,欧洲多地举行了纪念一战结束100周年的活动。人类对于战争的反思从未停止。

材料一: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正式开幕。1月22日,经过英美协商,确定了盟约起草委员会的组成,其中英、美、法、意、日五个大国各派出5名代表,其他小国各派出2-3名代表,美国总统威尔逊为该委员会主席,从而使大国主宰了盟约的起草。

1月25日,会议就建立国际联盟问题作出决议:为了维持参战国目前会议所要达到的世界安定,必须建立一个国际联盟来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公认的国际义务的实施和提供防止战争的保证……

威尔逊总统对巴黎和会抱有很大希望。他在赴欧洲前曾对当时中国驻华盛顿公使、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反复申述他在著名的‘十四项原则’中论述过的原则,他说,要想世界永久和平,必须有一个新秩序……”但是,面对协约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秘密条约,面对一定要通过德国割地赔款而彻底削弱德国的法国政府,面对希望维护势力均衡的英国当局,威尔逊的打算不可能全部实现。

——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内容:符合材料画正确,违背材料画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画O。

①巴黎和会在代表选派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    )

②国际联盟建立的目的是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稳定(    )

③威尔逊总统曾经向中国驻美外交官顾维钧阐述“十四项原则”(    )

④美国因为在巴黎和会上没有实现其目的,所以并未加入国联。(    )

材料二:(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英美当局认识到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是称霸世界的前奏,苏联如被灭亡,他们自身也难保全。因此,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把“粉碎希特勒”作为“首要任务”……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宇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仅就经济方面互相支援而言,美国向其他盟国提供了总额近500亿美元的租借援助物资。英国得到最多,近300亿;苏联其次,约111亿,中国约16亿。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2)根据材料二、三,完成下列内容。

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图片材料中,能反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携手合作的是图_____

③概括反法西斯国家合作的表现。

材料四: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正经历复杂深刻的演变,多边军控和裁军进程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布裁军议程,提出多项具体倡议和举措,将为国际裁军进程注入新动能。中方对此积极评价,将继续支持联合国在国际安全和裁军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战后国际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核不扩散与核裁军体系的基石,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应全面、平衡推进条约核裁军、核不扩散与和平利用核能三大支柱,维护和加强条约权威性、普遍性和有效性,反对双重标准和实用主义。

联合国应继续本着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理念应对难民问题。既要加大对难民的人道主义援助力度,缓解难民困境,又要消除地区冲突等产生难民的根源,关闭产生大规模难民的阀门,同时还要推动实现共同发展,为难民返乡创造良好条件。

——摘编自《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中方立场文件》

(3)依据材料四,概括联合国致力解决的问题。(只抄材料不得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为避免战争再次爆发,人类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1)错误 正确 正确 ○ (2)①面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 ②图4 ③政治上组成反法西斯同盟;经济上相互援助;军事上相互协作(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国际裁军问题;核武器威胁问题;难民问题。(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缩小贫富差距,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1)根据材料“其中英、美、法、意、日五个大国各派出5名代表,其他小国各派出2-3名代表,美国总统威尔逊为该委员会主席,从而使大国主宰了盟约的起草”的信息可知,①巴黎和会在代表选派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违背了材料的内容,是错误的;依据材料“为了维持参战国目前会议所要达到的世界安定,必须建立一个国际联盟来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公认的国际义务的实施和提供防止战争的保证”的信息可知,②国际联盟建立的目的是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稳定,这一结论是正确的;依据材料“威尔逊总统对巴黎和会抱有很大希望。他在赴欧洲前曾对当时中国驻华盛顿公使、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反复申述他在著名的‘十四项原则’中论述过的原则,他说,要想世界永久和平,必须有一个新秩序”的信息,③威尔逊总统曾经向中国驻美外交官顾维钧阐述“十四项原则”是从材料出发的,是正确的,依据材料“面对协约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秘密条约,面对一定要通过德国割地赔款而彻底削弱德国的法国政府,面对希望维护势力均衡的英国当局,威尔逊的打算不可能全部实现”的信息可知,④美国因为在巴黎和会上没有实现其目的,所以并未加入国联这一结论与材料的内容无关,故选○。 (2)根据材料二“苏联如被灭亡,他们自身也难保全。因此,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把“粉碎希特勒”作为“首要任务”……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的信息可知,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面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依据材料三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②上述图片材料中,能反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携手合作的是图4;③反法西斯国家合作的表现是政治上组成反法西斯同盟;经济上相互援助;军事上相互协作。 (3)依据材料四“在此背景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布裁军议程,提出多项具体倡议和举措,将为国际裁军进程注入新动能。中方对此积极评价,将继续支持联合国在国际安全和裁军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战后国际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核不扩散与核裁军体系的基石,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和“联合国应继续本着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理念应对难民问题”的信息可知,国际裁军问题;核武器威胁问题;难民问题是联合国致力解决的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避免战争再次爆发,人类应该吸取战争的教训,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缩小贫富差距,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进行的政策调整。

材料一:

(1)分别写出与材料一中两幅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

(2)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图1和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二:1918年—1920年的国内战争,特别加剧了我国的经济破坏,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恢复……加之,1920年的歉收,饲料缺乏,牲畜死亡,严重地阻碍了运输业和工业的恢复。结果,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刻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要做到这点,就非认真改变粮食政策不可,这种改变就是用粮食税来代替余粮收集制,而这种代替是与交完粮食税后的贸易自由相联系的……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而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又是从带有小农占人口多数所造成的种种特点的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种形式……

——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三:苏俄粮食税的征收额(以1920年为基数)

材料四:1913—1925年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

(3)依据材料二、三、四,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实施效果。

材料五:

(4)补全材料五。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俄国(苏联)改革中获得的启示。

 

查看答案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

材料一:

(1)补全上图中的空缺部分。

材料二:

近代英国

近代日本

1640年,英国议会召开,议员拒绝国王查理一世的征税请求,并要求扩大议会权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

1645年,克伦威尔组建“新模范军”,击溃了王军主力。

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立共和国。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国王的权限,保证了议会的立法、财政、征兵等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1868年,倒幕军击败幕府军队,结束幕府在日本的统治。

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实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内容包括:“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通过明治维新,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

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宪法确定了天皇制,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拥有召开和解散国会、任免官吏、宣战媾和、统帅陆海军等一切大权。内阁听命于天皇。国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选民有财产资格限定。宪法还规定了“臣民”的言论、集会、结社等一些基本权利。

 

(2)依据材料二,说出近代英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方式。以及两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查看答案

文明:多样·交融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补全下表。

 

古代文明

文明成就代表

A

 

佛教

B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文明)

 

C

 

 

D

古代希腊文明

 

E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使中华民族的祖先选择了以农耕为主的文明发展方向。农耕文明依赖土地,自给自足,这种生产生活方式自然造成了这种文明中的保守、平和、中庸的心理,也使得农耕文明的人们在交易方面的需要非常薄弱,因而与此相适宜的商业信誉及契约文化也就失去了诞生的土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农耕文明还处于季风气候下,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经常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灾害。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人,无力改变这种不可抗拒力,就非常容易产生敬畏神灵的心理。

而海洋民族,凭借船只“四海为家”,并且居住在海洋边的人总是得向大海不断地求取;从大海里索取的食物是通过商品经济的形式交换的,商品经济因此极为发达。多变的海洋气候需要船上的所有人同舟共济,以诚相待,用互相协商的形式确定彼此的权利义务,通过彼此利益交换达到双赢结果。和陆地相比,海洋更加不可预测和危险。为了生存,人们必须造出更大更坚固的船,更加准确地预测天气。这也使得西方国家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发展远远超过东方。

——摘编自胡曦嘉《浅析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差异》

(2)依据材料二,概括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各自特点。并说明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古代文明的交往简表

序号

主要史实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开始了东征,历时十年最终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使许多希腊人移民到了西亚,这些东西方居民混居的城市,逐渐成为当地的工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

约公元前2世纪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橫贯亚欧大陆的丝绸古道上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

从公元前3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世纪中期,通过布匿战争,罗马成为西地中海地区的霸主。通过扩张,到公元前1世纪后期,罗马成为以地中海为中心的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国家。

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公元前3世纪以后,佛教开始传播,其中一条路线经中亚传到中国,再到朝鲜、日本。

古印度人发明了0-9十个数字符号,后经阿拉伯人改进和传到西方,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3)依据材料三,围绕古代文明交往的某个方面,选用两则历史资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用所选资料对主题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如果为下图内容添加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A. 贸易自由化

B. 经济全球化发展

C. 政治多极化趋势

D. 文化多元化

 

查看答案

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列现象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A. 在线购物,网络订票    B. 机器轰鸣,火车奔驰

C. 车马劳顿,家书万金    D.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