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南京和北京作为两大古都,南北相望,成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探究...

南京和北京作为两大古都,南北相望,成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南京篇】 南京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1)请你举例说明南京“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

(2)你认为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的主要依据分别是什么?

【北京篇】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3)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请列举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句口号。

(4)在解放战争的哪次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千年古都回到人民手中?

(5)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哪些启示?(至少写出2点)

 

(1)劫难:南京大屠杀。求索: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2)起点: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此签订,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终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3)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口号:“取消二十一条”或“还我青岛”。 (4)平津战役。 (5)启示: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日本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2)依据所学可知,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因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此签订,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南京是近代史的终点是因为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口号:“取消二十一条”或“还我青岛”; (4)依据所学可知,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千年古都回到人民手中; (5)开放性题目,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1921年到2018年,97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雅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光辉之路。

材料一  诞生于南湖游船/犹如天际升起的朝阳/历经沧桑的祖国/如同沉睡的雄狮/在您耀眼的光芒下/猛然睁开了双眼。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人民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 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2)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人民军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请写出在不同时期人民军队曾经使用过的名称。

材料三  ¨会议……让博古下了台,这样全党终于在毛主席的路线下团结起来,顺利完成了长征。

——陈毅《三年游击战争回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会议前面的“¨”内应该填写什么地点?该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4)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材料五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来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始終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5)依据所学知识,材料五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是指哪一事件?指出在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两党在徐州地区展开的战役名称。

材料六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成功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6)材料六中“成功探索出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经历了从“自强,求富”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中,“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指的是哪四次侵华战争? 

(2)材料二中,“自强,求富"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

 

查看答案

报刊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下列报刊出现最早的是

A. 《新青年》

B. 《万国公报》

C. 《申报》

D. 《每周评论》

 

查看答案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A. 民主共和    B. 民主科学    C. 实业救国    D. 变法图强

 

查看答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