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关系,对考察当代国际关系有借鉴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美于中国问题的公约。

﹣﹣《世界通史》

(1)材料一中的“公约”指的是哪一条约?最终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这一政治格局寿终正寝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现代国际关系史》

(2)材料二中“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新的世界格局”指的是什么?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圆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折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际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越文明优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4)材料四中,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

 

(1)《九国公约》;”凡尔赛一 华盛顿体系”;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两极格局; 1991年苏联解体。 (3)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4)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同舟共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美于中国问题的公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宜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花生条约组织”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依据材料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可知,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同舟共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牵涉人口约15亿,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一半。战争中使用了很多新式式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据統计,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部编九年级《世界历史》

(1)归纳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材料一中,“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战争”期间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的是什么战役?

材料二  战争历时6年多,损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计多城市和村庄,生灵涂炭,全世界军民死亡60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4000多亿美元

﹣﹣部编九年级《世界历史》

(2)材料二中的“战争”是什么性质的战争?为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此“战争”结束后,建立了什么国际组织?

材料三 马歇尔计划实施后,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基本恢复。五六十年代,欧洲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60年代末,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据统计,世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创造的。1996年,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德国达58.6%,美国占55.39%,日本占53%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德国经济恢复并迅速增长共同的外部原因是什么?村料反映上世纪90年代美国、日本、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读完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查看答案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古今中外,改革一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暴乱平定之后,彼得一世发动了一场社会变平。他废除了罗斯的传统历法,以欧洲通用的公元纪年取而代之…他强制推行欧洲的礼仪服饰,要求每一个体面人必须做套“西装”……军队需要合格的指挥官,彼得一世不久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留学生,而且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程学院,这些新式的学校完全按照兵营管理。

(1)依据材料分析,彼得一世的改革目标是什么?改革的作用有哪些?

材料二 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19世纪60年代),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摘自《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19世纪60年代,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日本“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哪些“东西”?

材料三 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发表的演讲是为了激励整个国家……在那次演讲中,最著名的一句话是:“我们唯一恐惧的是恐俱本身”。他告诉美国人民要抛弃恐惧,齐心协力帮助围家走出大萧条。

﹣﹣《大国崛起》解说词

(3)罗斯福为“国家走出大萧条”而实施一系列措施称作什么政策?该政策采用什么手段扭转经济形势的?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谈谈改革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现代社会面临的首要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是(  )

A. 环境危机 B. 人口增长过快

C. 恐怖主义 D. 宗教纷争

 

查看答案

计算机网络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 将世界各地联成一个整体    B. 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

C. 推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D. 制约社会信息

 

查看答案

“2004年的圣诞节,美国人萨拉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灯…也都来自中国。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生活会怎么样?这反映当今世界呈现(  )

A. 经济全球化特征    B. 社会信息化特征

C. 区域集团化特征    D. 文化多样化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