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  “八王之乱”形势图

材料三  西晋末,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他们不但为常武地区增加了大批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北方的小麦南朝时在江南大量种植,一年稻麦两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常武地区经济的发展。

——《常州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汉书》所载的江南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三中“西晋末,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西晋末年常武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4)比较材料一、三,概括古代中国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1)火耕水耨,渔猎山伐。 (2)“八王之乱”。 (3)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农作物的引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 (4)由相对落后到逐步得到开发(或:发展)。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可知,《汉书》所载的江南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火耕水耨,渔猎山伐; (2)依据所学可知,“西晋末,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的主要原因“八王之乱”,北人南迁; (3)依据材料信息: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他们不但为常武地区增加了大批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可知,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农作物的引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 (4)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中国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由相对落后到逐步得到开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领略迷人的西域风情,聆听沙的呼吸,触摸历史的脉搏

——追寻丝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莫高窟壁画

材料二:地图博物馆

材料三:史书地方志。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摘自《七上中国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材料一所示壁画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丝绸之路从①        (城市名)出发,穿过(河西走廊),最终到达(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这在古代称为②        最远可到达③       

(3)材料三认为“丝路”的长期维持主要得益于西汉政府设立的什么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惜秦皇汉武,言之有理即可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大臣的什么建议,使诸侯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为什么这个建议会被汉武帝接纳?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哪个大臣的建议?这个建议是什么?

(3)汉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上加强统一,还在经济上把哪两个方面的经营权收归中央,改善国家财政?

(4)材料三中涉及的秦皇、汉武的相同点是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查看答案

国际天文学界为纪念祖冲之的特殊贡献,在月球上以祖冲之名字命名了座环形山。你知道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

A. 发现了圆周率

B. 编写《九章算术》

C. 推算圆周率

D. 书写《兰亭集序》

 

查看答案

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耍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查看答案

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