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

——12月17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这次事变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若处置得当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材料三:西安事变中与蒋介石谈判,周恩来仍照以前的习惯,称蒋介石为“校长”,寒暄道:“我们有十年没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蒋介石点了点头,说道:“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恩来顺着蒋介石的话,转向了正题:“只要校长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你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你的指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陕变事起”指的是什么事件? “强邻压境”中的“强邻”指哪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处置得当”,中共采取了什么对策?它的正确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导致周恩来和蒋介石“有十年没见面了”的原因是什么?

(4)红军从“打倒蒋介石”到“也可以听你的指挥”,说出你对这点的认识。

 

(1)西安事变 日本 (2)原因:中日之间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张学良,杨虎城从维持民族利益出发,为“逼蒋抗日”而发动的。对策: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历史意义: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②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 (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爆发。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力主联蒋抗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所以材料提到的“陕变事起”指的是西安事变;“强邻压境”中的“强邻”指日本。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中日之间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张学良,杨虎城从维持民族利益出发,为“逼蒋抗日”而发动的。为“处置得当”,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根据材料三“西安事变中与蒋介石谈判,周恩来仍照以前的习惯,称蒋介石为“校长”,寒暄道:‘我们有十年没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由1927年国民党反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爆发;这是导致周恩来和蒋介石“有十年没见面了”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从“打倒蒋介石”到“也可以听你的指挥”,反映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力主联蒋抗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八年级某班同学开展活动回顾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的历程,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任务一 填表忆史

(1)根据下表中的提示语,将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在表格内:

 

任务二 读文析史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军旗升起的地方,从星星之火到长征壮歌,从北伐风云到合作破裂……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2)“从南湖红船到军旗升起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军旗升起的地方”给革命历程带来怎样的希望?  

(3)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的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请用具体史实说明这一新道路的开创过程。

任务三  感悟历史

(4)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不断前进,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感悟?

 

查看答案

2017年1月,教育部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各类教材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一改法(  )

①代表和体现国家观点,反映史观的改变 

②更能够体现东北军民对抗战的巨大付出

③有助于人们更全面理解抗战的整个历史 

④不是“更改历史”,而是“重新书写历史”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周恩来后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抓住了中国共产党的老对手蒋介石

B. 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和内战的基本结束

C. 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

D. 避免了新的内战

 

查看答案

《地缘变化:长征不为人知的意义》中写道:“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此材料认为长征(  )

A.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B. 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C. 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    D. 留下了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

 

查看答案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微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住静。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埃德加•斯诺这段描述反映了红军(  )

A. 艰苦奋斗的精神    B. 紧密团结的精神    C. 坚定的理想信念    D. 独立自主的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