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取得了辉煌成果: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取得了辉煌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歼灭(毙伤俘及受降)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国民党军队毙伤敌军228.2万人。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八年中,中国军民伤亡达210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000亿美元。

材料二:中国法制网2001年5月17日报道:昨天,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程永华奉命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公使野本佳夫,再次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中的严重错误。程永华说,中国史学界日前已认定这部右翼教科书存在一系列谬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说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日本右翼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请你用历史史实来驳斥日本教科书中的严重错误

(3)除了教科书事件外,你还知道日本有哪些违背历史的言行。请举两例。

(4)对他们违背历史的言行,你如何评价?你怎么认识中日关系的发展?

 

(1)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正义必战胜邪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英勇奋斗,坚持持久抗战,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国共两党的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成正面和敌后两战场,并有所配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持、配合;广大海外爱国同胞的大力支援。 (2)“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慰安妇”等 (3)日本首相屡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谬称“南京大屠杀是谎言”;日本法院不能公正的审判有关中国劳工和慰安妇索赔的诉讼。 (4)当前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分子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世界和平面临威胁。他们否认侵华战争完全是歪曲历史、颠倒黑白,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众所周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石井部队、三光政策等血淋淋的事实,都是日本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的历史事实。中国政府对极少数右翼分子的倒行逆施表示强烈的抗议和谴责。历史不容篡改,正义永远能够战胜邪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时刻警惕,防止军国主义复活。 日本政府只有正视历史,承认罪行,中日两国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且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好的建设和保卫祖国。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提到国民党和共产党抗日取得战果,据此可知,抗战胜利的愿意之一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成正面和敌后两战场,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除此之外,从战争性质上说,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正义必战胜邪恶;从抗战做的贡献来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英勇奋斗,坚持持久抗战,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从外部因素来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持、配合,广大海外爱国同胞的大力支援也是抗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所学可知,日本右翼势力修改教科书,企图掩盖战争罪行,淡化侵略历史,但历史不容抹杀,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细菌战,慰安妇问题等都是日军的累累罪行。 (3)针对战争罪行,日本政府首相和政府官员屡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谬称“南京大屠杀是谎言”;日本法院不能公正的审判有关中国劳工和慰安妇索赔的诉讼等都是日本违背历史的言行。 (4)第一小问,日本政府领导人和右翼势力的种种行为表明这是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世界和平面临威胁。我们对极少数右翼分子的倒行逆施表示强烈的抗议和谴责。历史不容篡改,正义永远能够战胜邪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时刻警惕,防止军国主义复活。第二小问,对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日本对历史的态度,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因此,日本政府只有正视历史,承认罪行,中日两国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从而,也有利与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安全。两国之间应坦诚相待,通过对话解决两国的矛盾与争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阅读日本侵华的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宛平城外夜间演习,以“丢人”为名挑起了事端。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 

材料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越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部编八年级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抗战局面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今年12月13是南京大屠杀___周年纪念日。当时日本侵略者在6周内屠杀中国军民________人。我国设立这样的日子目的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算算14年从何说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纪念日一般是指某个国家为了纪念重大事件、伟人、先烈等特定的节日,十四年抗战,留给我们太多值得纪念的日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的抗日战争纪念日。

材料二: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中方战役指挥是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

——《从此鬼子不猖狂》

材料四: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

(1)请介绍材料一中3个纪念日各自纪念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或作用。

(2)今年是卢沟桥事变80周年。卢沟桥事变后,为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第二次携手合作,哪两大战场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3)阅读材料二、材料三,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

 

查看答案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歌曲中的历史。下列歌曲与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

A. 《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救亡    B. 《卢沟桥歌》——国民大革命

C. 《十送红军》——红军长征    D. 《松花江上》——九一八事变

 

查看答案

我们经常使用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它的出版社是中国近代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A. 三联书店

B. 商务印书馆

C. 外文出版社

D. 教育出版社

 

查看答案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A. 《松花江上》    B. 《黄河大合唱》    C. 《游击队之歌》    D. 《义勇军进行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