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经济危机发展的历史看,每一次规模较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带来包括...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经济危机发展的历史看,每一次规模较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带来包括技术、管理和制度创新在内的‘破坏性创新’。”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破坏性创新”(  )

A. 国际经济交流准则确立

B. 国家通过大规模直接干预经济摆脱危机

C.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D. 知识经济出现

 

B 【解析】 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故A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在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走上了制度创新的道路,就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创新力图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故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知识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故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是指(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新经济政策    D. 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 重工业发展迅速

C. 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 完成农业集体化

 

查看答案

近年来,中美摩擦一直不断,美国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 上世纪 20 年代,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倡议召开了(  )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00万美元增加到1916年的321400万美元,而与同盟国的贸易则几近于无。美国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这表明美国参与一战的主要原因是(  )

A. 企图称霸世界    B. 取得军事胜利的果实

C. 保家卫国    D. 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查看答案

列宁曾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个大国是指   

A.美国与日本       B.德国与法国        C.英国与日本        D.中国与美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