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如图是一幅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有关达这幅地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如图是一幅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有关达这幅地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A. 这些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B. A处的文明象征是金字塔

C. B处的《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

D. C处的种姓制度等级森严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埃及文明和印度文明以及古巴比伦文明和中国文明都是发源于大河流域的文明,A项说法正确;古埃及的文明象征是金字塔,B项说法正确;B处是古巴比伦文明,典型的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处是故古印度文明,种姓制度是它的文明,种姓制度是等级森严的制度,D项说法正确;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速度模拟图(1300-1800年)

材料二  从手工工场制到工厂制的过程,使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主要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几倍、十倍的增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不久便成为一个主要的纺织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000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大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材料四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出自科学家与工程师之手,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推动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在这里成为实实在在的论断。

——梅朝荣《人类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化急剧加速的是哪个国家?促成该国城市化急剧加速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时期的煤、石油产量呈现怎样相同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带来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法与时移,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修订法典)

材料一  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追求法治)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国王”与“议会”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  “美国法治建设”结构示意图(局部)

材料四  伏尔泰曾说,在法国旅行需要经常更换法律,就像经常更换马匹一样。法国直到1804年以后才成为一个法律上的整体……

(法与时移)

材料五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一字之改,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

 

——2018年《中国纪检监察报》

(1)材料一中的“法典”出自古代哪一王国?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又是什么?

(2)对比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17世纪英国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是怎样演变的?这种演变是通过哪部法律文献得以实现的?

(3)材料三是初三某同学构建的有关“美国法治建设”的结构示意图(局部)。请写出这部法律文献的名称以及该法律文献确立的原则。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与“1804年”相关的法律文献的历史地位。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6)从以上各国的法治建设历程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某同学从图书馆借了如下两本书。下面对这两本书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观念

B. 都开创了资本主义民主法治的先河

C. 都宣扬了自由、民主、共和的观念

D. 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规律

 

查看答案

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 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 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 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明治维新

D. 启蒙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