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

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 新经济政策

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解析】 依据所学,20世纪30年代初,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无法解决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年美国罗斯福推行新政,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以应对经济危机。而同时期的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工业化迅速发展.故“它行得通”,对美国来说指罗斯福新政,对苏联来说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正确;AC开展的时间不符,排除;B包含在D项中,排除。故选择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中的排名表。以下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1932年工业化的实现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工业生产持续发展

C. 优先发展农业的政策导致机器制造业发展停滞

D. 1937年苏联实现了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查看答案

分析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变化表,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 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C.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

D. 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

 

查看答案

19世纪晚期,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气氛。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各地。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美国人发明了内燃机

B. 机器的噪音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C. 内燃机推动了工业生产

D. 内燃机推进了农业机械化

 

查看答案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对表现出不满的其他国家代表说道:“法国是这次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拿更多的战利品。”“但我们英国为这次战争出的力可不比你们法国少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站了起来,几乎是怒视着克里孟梭。上述情景体现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

A. 维护和平

B. 加强合作

C. 挑起战争

D. 战后分赃

 

查看答案

华盛顿会议结束后,一位记者用四个词语形容下列国家代表的心情,其中有一个不贴切,它是

A. 美国代表情绪高昂

B. 日本代表面色严峻

C. 中国代表欣喜不已

D. 英国代表面无表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