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A. A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的公车上书掀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A项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符合题意;百日维新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项对应不正确,排除;戊戌变法期间掌握国家实权的是慈禧太后,C项对应不正确,排除;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把光绪帝囚禁在瀛台,降低了光绪帝的地位,D项对应不正确;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在学习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后,发现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下面哪一项不是它们的相似之处

A. 开放通商口岸

B. 赔款

C. 割地

D. 允许开设工厂

 

查看答案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忽略了。”这段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

A.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 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

C. 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 未涉及政治改革

 

查看答案

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 美国

B. 俄国

C. 英国

D. 法国

 

查看答案

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这是为了纪念

A. 虎门销烟

B. 戊戌变法

C. 五四运动

D. 南京大屠杀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2007年4月12)

材料二  “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日“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是由哪些战争造成的?

(2)根据材料二,为了取得“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的胜利,国共两党共同采取了什么措施?分别进行了哪些著名的战役?

(3)材料二中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材料体现出当今日本当局对其侵华战争的态度如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