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答:
材料二: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答:
材料三: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3)材料三中,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
答:
材料四: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4)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 中国 | 英国 | 美国 |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 18% | 4.1% | 2.8% |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 5年 | 24年 | 15年 |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
答:
材料三:如下图。
(3)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答: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答:
(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这件事在历史上有何意义?
答:
(3)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它有什么意义?
答:
(4)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答: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是( )
①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②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③党的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④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⑤党的经济路线的拨乱反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A. 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 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 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资产阶级自由化
C. “两个凡是”的方针
D.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