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某校八年级同学开展了“勿忘国耻、弘扬抗战精神”的探宄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中...

某校八年级同学开展了“勿忘国耻、弘扬抗战精神”的探宄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击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1)据材料捐出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各自承担的作战任务,并各举一例著名战役加以证明。

材料二   全面侵华八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区伤亡人欺之首……在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和约半数的陆军航空兵,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从而减轻了对美、英的打击。

(2)材料二中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于哪一年?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概括出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从面对外来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全体中华儿女的一致抗日中体会到;从掩埋了牺牲战友,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从面对日寇的疯狂告戳、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到。

(3)根据材料三的叙述,试着总结抗日战争的精神内涵。

 

(1)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 共产党军队担负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 台儿庄战役等(符合题意即可)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符合题意即可) (2)1937年 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3)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献身精神;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等。(2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击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可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正面战场抗战是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是1940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战的典型事例。 (2)依据材料二“全面侵华八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区伤亡人欺之首”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分析材料一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结合材料二,可知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3)根据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概括出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内涵是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献身精神;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

(1)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该事件取得了什么成果?

材料二   战争的第一年表现为国民党的进攻和人民解放军的防御。……战争在第二年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现在摆在中国人民、各民主党派、个人民团体面前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履呢?

——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

(2)材料二中的“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战争在第二年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指的是什么变化?揭开这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战争进行到第三年,人民解放军为,“将革命进行到底”进行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

材料三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3)材料三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材料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的目的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会议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改选了临时中央政治局。

(1)据材料说出八七会议召开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落实八七会议的精神毛泽东开展了哪些军事斗争?

材料二   遵义的那次会议上,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尤其是党的领导成熟了……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

(2)材料二描述的会议发生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遵义会议上,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并用一句话概括遵义会议对共产党自身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给下列图片归纳一个主题应该是( )

A. 近代出版业的发展    B. 近代教育的发展

C. 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D. 近代交通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聂耳、冼星海等爱国青年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中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是( )

A. 《松花江上》

B. 《黄河大合唱》

C. 《游击队之歌》

D. 《义勇军进行曲》

 

查看答案

1915年吴老先生从乡下来到上海,他为眼前崭新的社会风俗感到奇怪。他不可能看到( )

A. 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在吃西餐    B. 人们在商务印书馆购买新式教科书

C. 《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    D. 拖着长辫是当时流行的社会时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