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又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自我疗伤”“猛药重治”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上述材料反映的哪部文件中的内容?如何评价这部文件?

 

 

(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或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3)《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建立在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在土地和产品分配方面实行平均主义,是一种不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空想。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依据材料二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自我疗伤”指的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猛药重治”指的是1911年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 (3)依据上述材料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内容,依据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建立在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在土地和产品分配方面实行平均主义,是一种不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空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跳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历史》(北师大版 八年级 上册)

请问答: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6分)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6分)

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4分)

 

查看答案

某班举办了一期近代中国图片展览,下面3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近代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依次是学习西方的

 

A. 军事技术——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

B. 军事技术——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C. 君主立宪制——军事技术——民主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技术

 

查看答案

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汉武大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浴血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A. 东京

B. 武昌

C. 广州

D. 南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