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材料二:高祖曰:“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魏书·咸阳王禧传》

(1)材料一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材料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

(2)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项内容?这一改革还有哪些措施?请再列举两项。

(3)材料二提到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4)结合材料,说说这两次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商鞅变法。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2)北魏孝文帝改革。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或:迁都洛阳、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本问答出三点即可) (3)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 的实力。 (4)顺应了历史潮流。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因为商鞅变法成功了,但由于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后商鞅惨遭“车裂”而死。从材料一的“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成功了。 (2)根据材料二中的“今欲断诸北语”指的是禁止说鲜卑语,可知指的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北魏初年,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孝文帝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改革: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迁都洛阳等。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改革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要求实行变法,所以取得了成功。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实行改革,所以取得了成功。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封建(封疆建国)亲戚,以藩(藩国,诸侯国的意思)屏周(拱卫周王室)。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朝见天子)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攻打)。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三字经》

材料四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阅读上列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并根据材料指出实行这种制度目的是什么?

(2)从材料一二到材料三反应了哪个方面的变化?材料三这一时期的最显著的政治特征是?

(3)结合材料四指出,“始皇”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B. 李冰——都江堰

C. 贾思勰——《齐民要术》    D. 祖冲之——造纸术

 

查看答案

以下是某同学选取的课本中的四个成语典故,请帮助他按照相关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正确的排列(  )

①草木皆兵

②三顾茅庐

③问鼎中原

④纸上谈兵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②①

 

查看答案

十六国时期的北方政权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原有的统治方式”主要是指(  )

A. 分封诸侯制度    B. 赋税征收制度

C. 君主专制制度    D. 官员监察制度

 

查看答案

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  )

A. 民族融合加强    B. 统治区域扩大    C. 对外交流频繁    D. 佛教影响削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