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但...

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认识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又是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取过来的安庆,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单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三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上述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中、俄、日三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俄两国社会改革内容的主要特点。

(3)依据材料一、三,分析日本社会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

(5)上述改革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1)洋务运动、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2)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以法令的形式解放农奴。 (3)日本皇臣团结一心,锐意改革。日本全面改革(或摆脱了西方殖民侵略侧重体制改革等)。 (4)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保留大量的封建军事残余。 (5)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先进文明成果;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维护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原则等。(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解析】 (1)通过材料一中“1861年,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取过来的安庆,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等信息可知,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的洋务运动;通过材料二“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等信息可知,材料二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通过材料三“1868年4月”“明治政府”等信息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2)依据材料“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取过来的安庆,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可知,洋务派主张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据“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可知,俄国社会改革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法律的形式解放了农奴,废除了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3)依据材料“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可知,日本的改革较为全面和深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皇臣团结一心,锐意改革的结果。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19世纪中后期,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这两次改革使日本和俄国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改革都不够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俄、日社会改革给我们启示: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先进文明成果;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维护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原则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扣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材料三18世纪六十年代、19世纪七十年代,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出现了改良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在交通运输方面,创制了蒸汽轮船、蒸汽机车、汽车、飞机等;在通讯方面,发明了电报、电话等;在经济结构方面,重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在世界贸易方面,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贸易额增长了约三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四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4)依据材料四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很快波及世界各国。但在危机期间,有一个国家却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个国家是

A. 苏联

B. 德国

C. 日本

D. 英国

 

查看答案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说,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丘吉尔评价的是( )

A. 列宁 B. 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 勃列日涅夫

 

查看答案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说: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土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文中另一条道路是指实行

A. 斯大林模式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查看答案

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下列属于历史评述的是(   )

A. 德军和法军在凡尔登交战    B. 意大利参加协约国集团作战

C. 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D. 凡尔登战役具有转折性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