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李有志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有 ①奋发读书,考...

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李有志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有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②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④先经商获利,然后大量购置田产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规定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故B②③符合题意;公元前350年,没有开始科举考取功名,故①不合题意;商鞅变法抓住重农抑商,故④不合题意;故含有①④的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这一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 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查看答案

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诗歌描述了当年的历史,向我们讲述者社会的变迁。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中写到:“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由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夺取中心城市,转变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2)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写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是什么?“远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战役?“天翻地覆慨而慷”主要指什么?

(4)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漫画是德国当时的讽刺画,德文标题意思为《在中国作战》。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1)读材料一,这一明信片出现在哪次战争后?

(2)读材料二,请列举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所进行的探索。(最少列举三个)

(3)“学习西方”—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

(4)“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陈独秀、李大钊等在新文化运动中举起了哪两面大旗?

 

查看答案

正确填写下表空格

(1)列强的侵略

(2)文化事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时务学堂    C. 天津中西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