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交官潘尼卡曾讲: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潘尼卡如此解读一点,最符合的依据是(▲)
A. 一战只有欧洲国家参与 B. 一战以欧洲为主要战场
C. 一战只影响了欧洲国家 D. 一战由当时欧洲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引发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其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被打破。20世纪世界格局出现过三次大变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材料三 (见下图)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而到了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这一格局是怎样被打破的?
(2)材料二中26国联合宣言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导致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3)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请指出下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了当今世界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4)在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比重(%)
材料三 (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的名称(3分)
(2)根据材料二,比较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在科技方面的原因。(1分)
(4)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什么认识?(1分)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19世纪中后期,中国、俄国和日本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各国纷纷改革以应对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下边材料)
材料三 1861-1900年,俄国的工业产值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1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
材料四 ……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更,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玉崖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举一例李鸿章的相关代表活动。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变法”主张?
(3)依次写出材料三和材料四所描述的改革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改革的影响有什么主要的共同之处?
(5)中国在19世纪中后期的“挑战”中失败了,中国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扬州交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主要有
①火车站 ②润扬大桥 ③扬州泰州机场 ④瘦西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元朝时,来扬州且在此为官三年的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来自哪里?
A. 葡萄牙 B. 新罗 C. 意大利 D. 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