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A.陕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

 

B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CD和“来自元谋”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

材料二:

材料三:一法度衡十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指谁?“六合”是指秦先后灭掉的哪六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秦始皇在地方上采取什么措施?这项措施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包含了秦始皇大一统的哪些措施?

(4)学以致用。

在河南郑州黄河岸边的炎黄广场,有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广额淳朴,智慧慈爱;下面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

同学们,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的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呢?请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50的小论文。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联系现实,文笔流畅,条例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思想主张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材料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材料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材料四: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战国时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什么主张?

(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4)材料三反映的是与孔子同一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

(5)根据材料四,指出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不足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材料中的“周平王东迁”之后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

(3)后来,晋国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

(4)秦始皇结束了这一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查看答案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查看答案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

A. 《韩非子》    B. 《孙子兵法》    C. 《道德经》    D. 《论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