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战国时期战事连年,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时势造英雄,动荡的局势成就了秦...

战国时期战事连年,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时势造英雄,动荡的局势成就了秦国的强国梦。

(1)写出上图中A、B、C所代表的诸侯国。

A:        B:        C:       

(2)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到战国时期势力较强的只剩下七个国家,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3)上述史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次变法事件?结合所学内容,在下面的示意图中补写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

(4)这次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发?

材料二 

材料三  史书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5)材料二、三反映的是哪一水利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有何功能?

(6)根据材料二、三,请你说出这项水利工程是如何造福千秋的。今天我们该如何更合理地保护和使用它?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1)A:齐国;B:秦国;C:楚国。 (2)经过春秋近300年的争霸战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围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昀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3)事件:商鞅变法。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③奖励军功;④改革户籍制度;⑥确立县制。 (4)作用: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启示:适时改革、变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 进步。 (5)都江堰:李冰。防洪、灌溉、水运。 (6)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反映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建议:及时清理河道,加固堤坝;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及时对都江堰进行修缮;等。 【解析】 (1)依据图片A诸侯国附近有城市临淄,结合课本所学,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是临淄,故可判断A是齐国;B诸侯国附近有城市咸阳,结合课本所学,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是咸阳,故可判断B是秦国;C诸侯国附近有城市郢,结合课本所学,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是咸阳,故可判断C是楚国。 (2)依据课本所学,春秋时期诸侯国不断减少是因为近300年的争霸战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围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战国初期就只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3)第一小问依据图表中“富国措施”即采取的经济措施、“强兵措施”即军事方面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即政治方面的。结合课本所学,经济方面措施“奖励生产”的变法是商鞅变法。因为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中有一点: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第二小问依据课本所学,商鞅变法经济方面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故①处填写: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军事方面的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填在③处;政治方面的措施:有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填在④、⑥处,还有统一度量衡。 (4)第一小问依据课本所学,商鞅变法经济方面的措施,调动拥有土地即早期地主和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军事方面,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些措施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第二小问依据前面的问题,商鞅在动荡的战国时期及时进行了改革,推动秦国的发展,由此得出启示:要顺应时势进行改革、变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进步。 (5)依据材料二图片中的文字提示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渠首的工程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依据材料三中信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意思是人们控制了水旱灾害,从此没有了饥饿问题。结合课本所学,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是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水旱灾害,使平原成为沃野,粮食盛产,被称为“天府之国”。 (6)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都江堰的构造,材料三都江堰的作用,结合课本所学,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建成之后,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水旱灾害,使平原成为沃野,粮食盛产,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第二小问结合课本所学,都江堰存在了2200多年,建议政府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及时对都江堰进行修缮;随着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要及时清理河道,加固堤坝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材料二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意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材料三  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线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状况?

(2)依据材料二,请概括汉初统治者为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文帝和景帝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统治局面被称作什么?

(4)有了前几代皇帝的奠基,西汉终于在哪位皇帝时进入了鼎盛?

 

 

查看答案

在某中学初一(1)班历史活动课上,小历、小史两位学生“如何看待学生上课说话现象”进行角色扮演,展开辩论,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请你判断谁的说法是错误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错误        理由       

 

 

查看答案

梁启超先生曾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所具有的特点是

A. 错综复杂

B. 杂居交汇

C. 多元一体

D. 扩张征服

 

查看答案

古代帝王往往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地高大威严,但有位皇帝却在修建自己的陵墓时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这位皇帝是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查看答案

标志着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是哪次战役后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