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被中华民族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 尧 B. 炎帝、黄帝 C. 蚩尤 D. 大...

被中华民族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

B. 炎帝、黄帝

C. 蚩尤

D. 大禹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他们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B. 他们依然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C. 他们已懂得使用天然火

D. 他们使用打制石器

 

查看答案

如果你要实地考察我国已知最早远古人类的遗址,你应该去

A. 北京周口店

B. 陕西蓝田

C. 云南元谋

D. 山东大汶口

 

查看答案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学完丝绸之路  后,701班历史小组开展主题为“丝绸之路的古与今”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史书记史)

材料一:《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1)材料一中的“然骞凿空”指的是什么事情?

(看图说史)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图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材料析史)

材料三: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3)请你谈谈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4)古丝绸之路上美丽富饶的新疆,古时称西域。西汉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了什么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该设置说明了什么?

(今人论史)

2017年7月14日,“2017.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项目对接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此次项目对接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演讲致辞精神、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地方工作会议精神,以“弘扬‘丝路精神’,加快‘五大中心’建设”为主题,旨在搭建多方交流合作的投融资平台,形成各方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

(5)结合材料回答,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助。”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3)材料二描述的是历史上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二概括出材料要表述的主要改革内容?

(4)这两个材料中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没有?有,是什么?没有,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园时期是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今天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的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年级同学以“思辨传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名家解读)

材料一: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回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思辨论坛)

材料二: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3)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4)春秋战国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弥漫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请你谈谈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的看法。

(生活之窗)

(5)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观点加以分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