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六国后,官员王绾等建议说:“如今六国刚亡,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六国后,官员王绾等建议说:“如今六国刚亡,燕、齐、荆(楚)处于僻远之地,如不分封建国,谁去管理?臣等请陛下分封诸位皇子为王。”李斯说“只能建立郡县,而绝对不能封王。至于皇子和众位功臣,国家从赋税中拿出钱财重重赏赐他们就可以了。”周青臣说“把诸侯国变成郡县,人人都可安居乐业,避免战争祸患,皇帝的江山可以传之万世。”淳于越说:“商、周绵延于千余年,是因为将王室的子弟和功臣分封为诸侯作为依靠,若废分封、置郡县,一旦发生大臣篡权之事,将无以自救。”最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等人的意见。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烧毁六国的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百姓只可以保留秦国的史书和医药、占卜、种树之类的书籍;如有人再谈论儒家诗书,就判处死刑。此后,有一些儒生和方士批评他的治国政策,被他下令活埋。

(1)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请你仔细阅读材料,如果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横线上画上”错误”,材料一有涉及的,请在横线上画上“正确”。

①秦统一六国后,对于国家应该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人们持不同的意见。       

②秦始皇最终决定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③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很重视军权问题。       

④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曾“焚书坑儒”。       

⑤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为他建造宫殿和陵墓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2)材料中的“秦王”“秦皇”指的都是谁?两位诗人对他们的评价是否一致?

(3)材料中的“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扫六合后,他在经济、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经济方面写,文化方面写即可)

 

(1)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⑤错误。 (2)秦始皇(嬴政);不一样,李白的情感是褒扬;胡曾的情感却是贬责。 (3)秦朝为了抗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4)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国家。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将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作为统一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将小篆、隶书作为通用的字体)焚书坑儒。 【解析】 (1)依据材料“如今六国刚亡,燕、齐、荆(楚)处于僻远之地,如不分封建国,谁去管理?臣等请陛下分封诸位皇子为王。”李斯说“只能建立郡县,而绝对不能封王。至于皇子和众位功臣,国家从赋税中拿出钱财重重赏赐他们就可以了。”周青臣说“把诸侯国变成郡县,人人都可安居乐业,避免战争祸患,皇帝的江山可以传之万世。”淳于越说:“商、周绵延于千余年,是因为将王室的子弟和功臣分封为诸侯作为依靠,若废分封、置郡县,一旦发生大臣篡权之事,将无以自救。”的信息可知,①秦统一六国后,对于国家应该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人们持不同的意见,这句话是正确的;依据材料“最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等人的意见”的信息可知,②秦始皇最终决定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这一说法是正确的;依据材料“只能建立郡县,而绝对不能封王。至于皇子和众位功臣,国家从赋税中拿出钱财重重赏赐他们就可以了。”的信息可知,③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很重视军权问题,这一说法是正确的;依据材料“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烧毁六国的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百姓只可以保留秦国的史书和医药、占卜、种树之类的书籍;如有人再谈论儒家诗书,就判处死刑。此后,有一些儒生和方士批评他的治国政策,被他下令活埋。”的信息可知④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曾“焚书坑儒”这一说法是正确的,依据材料的内容可知,⑤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为他建造宫殿和陵墓这一说法材料中没有涉及,所以是错误的。 (2)依据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秦皇”指的都是秦始皇,李白的情感是褒扬;胡曾的情感却是贬责。 (3)依据材料“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为了抗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加剧了人们的负担,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4)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将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作为统一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将小篆、隶书作为通用的字体)焚书坑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1分)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1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1分)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1分)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1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2分)

 

查看答案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祖冲之。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查看答案

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官学,培养儒学人才。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查看答案

汉武帝接受李斯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查看答案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刘邦、项羽领导的。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