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2017年12...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20171213日为我国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

A. 西安事变    B. 南京大屠杀    C. 国民革命    D. 长征胜利

 

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37年12月13日日本进行了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以上。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屠杀的中国人,12月13日被定为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B符合题意;依据“国家公祭日”的解释,“重大民族灾难”指中华民族面临的重大灾难,民族危机。西安事变、国民革命、长征胜利都是国内危机,AC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5年,日本不断制造一系列分离华北的活动,为此北平学生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游行示威活动。这次运动是    (    )

A. 五四运动    B. 八,一三运动    C. 一二·九运动    D. 一二·六运动

 

查看答案

如果你编写《西安事变》剧本,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西安谈判的场景中  (    )

A. 毛泽东    B. 蒋介石    C. 张学良    D. 杨虎城

 

查看答案

材料论述题

1911年(宣统三年)农历八月十九日,即阳历10月10日,晚九时,义师遂起,先占军械库,后扑总督衙门。众推黎元洪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阳历1912年1月1日。十七省代表,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于是通电全国,改用阳历;即以是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民国元年(1912),隆裕太后乃以决定大计之权授之袁世凯。于是由袁世凯与民国议定优待满、蒙、回、藏暨清室条件,而清帝于二月十二日退位。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

回答:

(1)材料反映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2)直到阶级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时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俄文译稿)

材料二  1928年2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在罗霄山脉中段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共产党组织和工农兵政府。以宁冈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材料三中共中央同共产国际之间的秘密电台在长征战斗中毁坏,原有的联系中断。它的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可以而且只能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不仅承担了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战场对日作战的主要任务,也成为中国抗日进入反攻阶段、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前线战场。

——摘编自步平《中国共产党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内容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

(2)材料二中“以宁冈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指的是哪一革命根据地?由此,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3)材料三中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根据材料指出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理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探索、整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请将下面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历史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安庆内军械所B.同盟会C.张之洞D.谭嗣同E.京师同文馆F.康有为G.《新青年》H.胡适I.《民报》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

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___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___

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

(2)填充图示: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来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师夷长技“_________“三民主义“_________”

(3)根据以上分析,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中,你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具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