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统一后,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

材料三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

材料四  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出西汉初期面临什么问题?

(4)材料四中的“主父”指的是谁?为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他向“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5)材料四中的“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还建立了什么制度?

(6)概括指出材料二和材料四所反映的制度和措施的共同作用。

 

 

(1)分封制。 (2)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诸侯王势力实力强大,威胁中央政权。(意思相近即可) (4)主父偃;推恩(令)。 (5)刺史制度。 (6)巩固统治或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可知,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不休。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秦统一后,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依据材料信息“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可知,诸侯王势力实力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四中的“主父”指的是主父偃;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采取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5)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地方,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6)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和西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都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活动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仁者爱人”,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反对空谈主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他”创立了什么学派?根据材料一归纳“他”的历史地位。

(2)举出一条与材料一中的“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3)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提出的“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主张最早被哪位帝王采纳?

(4)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周杰伦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兰亭序》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的作者是(    )。

A. 王羲之    B. 祖冲之    C. 贾思勰    D. 锺繇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 官渡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

B. 两晋是先有东晋后有西晋

C. “八王之乱”导致北朝从此衰落

D.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查看答案

4世纪后期统一了黄河流域,内迁的氐族苻氏建立的政权是(    )。

A. 前赵    B. 后赵    C. 后秦    D. 前秦

 

查看答案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是我国医学界第一次获此殊荣。实际上我国医学源远流长,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

A. 张仲景    B. 华佗    C. 李时珍    D. 扁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