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 A B. B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践行三民主义,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借口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百日维新是中国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

C.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查看答案

“1884年,洋务企业资本达263443元,占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材料说明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领域是

A. 政治

B. 经济

C. 思想

D. 文化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变局”指中国

A.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查看答案

某班学生利用凤凰网上《从大历史角度探寻各国发展模式变迁》的专题报道进行了一个关于“世 界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性学习。

探究一    西方模式

材料一    17 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在下面两个世纪 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他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 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

探究二    苏联模式

——《谁拯救了美国》

材料三    斯大林提出了他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大体上包括这样几点:一是苏联可以单独建成社会主 义,二是经济行政计划化,三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摘自凤凰网《从大历史角度探寻各国发展模式变迁》

探究三 中国模式

材料四 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 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改革。

——何正斌《300 年经济学与 30 年中国经济发展》

请问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英国“傲视全球”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他”是谁?他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特征。如何评价这一模式?

(4)据材料四,改革开放后我国是怎样克服“借鉴苏联模式”所建立的经济体制弊端的?

(5)综合上述材料,我国应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查看答案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是时代巨变的窗口。“千年中国看西安,百年中国看上海”。阅读下列 记载上海近现代历史的一些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课本(八上)

材料二 李鸿章 1872 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 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兼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三幅图片

(1)材料一中的条约名称是什么?该条约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轮船招商局创办于哪一历史事件中?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如何?

(3)材料三中图 1 反映的历史事件性质如何?这一历史事件与图 2 的历史事件有何联系?

(4)材料三中图 3 开发开放的时间是哪一年?有何意义?

(5)通过探究上海在中国近现代百余年的历史变迁,你有何感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