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的,因而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三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习近平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个条约的名称。该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的标志性事件,并概括40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

 

 

(1)《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触动了传统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成为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3)十一届三中全会;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从近代落后挨打到走向富强;从闭关锁国到向西方学习(实行改革开放)。 【解析】 (1)据材料一表格信息“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条约是《南京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据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分析概括可知,戊戌变法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触动了传统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成为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的标志性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概括可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从近代落后挨打到走向富强;从闭关锁国到向西方学习(实行改革开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迅速掌控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1911年底,17省代表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2月,清帝宣告退位,清政府的统治遂告结束。由此,日本神户孙中山纪念馆馆长狭间直树认为,辛亥革命使过去地位为“零”的人获得了“相当高”的“政治地位”。

——摘编自章敦华《综述:外国学者讨论会上评说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你同意狭间直树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诞生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其诞生的标志是

A. 马克思和恩格斯会晤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国际歌》的传唱

D. 巴黎公社的建立

 

查看答案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 三级会议的召开

B. 议会重新召开

C. 莱克星顿的枪声

D. 攻占巴士底狱

 

查看答案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必须分省,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文件是

A. 英国《权利法案》

B. 法国《人权宣言》

C. 美国《独立宣言》

D. 美国1787年宪法

 

查看答案

经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英国于1689年通过了一部重要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该法案是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 《法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