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 火烧圆明园

B. 占领香港岛

C. 割占台湾

D.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D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终为中国患者,从俄罗斯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l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所以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中法战争

 

查看答案

料论述。

1879年,为加强海防,李鸿章于大沽、北塘海口炮台试射电报以达天津,效果良好。他再次上奏:“旱线”(即陆线)从天津到上海所需不过“十数万两”,可先从准军军饷项内拔款开办,等到办成后仿照轮船招商局的办法招募商股,分年缴还本银;经营方式自然是“官督商办”;由于中国目前没有这方面人才不能不雇外国专家,但他明确提出要设立电报学堂培养中国学生“自行经理”。1880年10月,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同时设立电报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电讯事业的开始。

——摘编自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1)材料中“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办的哪一类型工业?

(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版

材料二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平和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强国之鉴》

(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第一章第二节补充一个标题(写重大历史事件名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英国政治体制”指的是什么?这一体制的建立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何关系?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欧洲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的,因而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三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习近平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个条约的名称。该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的标志性事件,并概括40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迅速掌控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1911年底,17省代表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2月,清帝宣告退位,清政府的统治遂告结束。由此,日本神户孙中山纪念馆馆长狭间直树认为,辛亥革命使过去地位为“零”的人获得了“相当高”的“政治地位”。

——摘编自章敦华《综述:外国学者讨论会上评说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你同意狭间直树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