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甚至整个民...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有奋起救亡,勇于变革。”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 《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 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 《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D.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D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20世纪初《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危机加重,辛亥革命为中国的命运指明了新的方向,其他三项都是发生在19世纪,与材料不符,所以答案是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林则徐在禁烟时说:“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B.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军事和民用工业

C.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D. 百日维新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查看答案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 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D.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查看答案

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金田起义

B. 《天朝田亩制度》

C. 定都天京

D. 《资政新篇》

 

查看答案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 火烧圆明园

B. 占领香港岛

C. 割占台湾

D.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查看答案

(题文)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中法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