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16年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来...

1916年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欧洲”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 萨拉热窝事件

B. 奥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C. 三国协约成立

D. 三国同盟成立

 

B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1916年1月、两年来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可知,此内容反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开枪刺杀。1914年7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的爆发。故B符合题意;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故A不合题意;三国协约、三国同盟成立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3年英、美、德、法的实力对比表

上述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 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

C. 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D.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签订

 

查看答案

19世纪70年代,日本通过“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很能,进入文明开化之域”,实现了国家富强。据此推知明治政府

A. 重视教育

B. 废藩置县

C. 实行征兵制

D. 允许土地买卖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某次战争中颁布的文献(部分内容)。它的颁布在这场战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稳定了中立或接受联邦统治而没有参加叛乱的蓄奴州

B. 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C. 瓦解了南方联盟

D. 使联邦政府获得雄厚的兵源

 

查看答案

19世纪初,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来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美国由于种植园使用大量奴隶从事棉花种植,利润丰厚,因此南方的奴隶贸易非常繁盛。这表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是(   )

A. 农奴是廉价的劳动力    B. 工业革命发展滞后

C. 奴隶贸易非常繁盛    D. 缺乏自由的劳动力

 

查看答案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生铁总产量的一半。这一时期为英国生铁生产提供动力的主要机器是

A. 发电机

B. 改良蒸汽机

C. 电动机

D. 内燃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