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  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在长征中中共召开的一次重大会议是什么?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原文回答)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1)遵义会议 内容: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最高军事指挥权。 (2)合作原因: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 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从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百团大战; 精神: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4)以北伐战争或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进行说明。 如: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等。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这是长征中中共召开的一次重大会议;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遵义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最高军事指挥权。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可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是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从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百团大战;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有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4)依据所学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五: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中的“我”是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的主张。

(4)材料四中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5)根据材料五中人物的经历,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们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查看答案

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描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据此绘制了下图。

结合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这两个事件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分别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2)图中B段中华民族各阶层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两例。

(3)从B段到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请举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社会“升出一片光明”所作出的努力两例。

(4)从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你得到的启示什么?

 

查看答案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都发生重大变化。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

B.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C.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了民主和平的时代心声

D. 1905年清政府宣布“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科举制被废除。

 

查看答案

下表是八年一班“历史学习园地”里展示的某人物简历,请你推断该人物是 (    )。

A. 李鸿章    B. 曾国藩    C. 张謇    D. 范旭东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近代化的探索    B. 西方列强的侵略

C. 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D. 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