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上两个条约的签订,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

(2)“学习西方”——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

材料三  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3)根据材料三可知,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建立的?请举出“中国先进分子”介绍这种理论的突出事例。

材料四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4)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核心人物是谁?他在这条道路上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材料五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曾两次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请写出两个统一战线的名称。在第二个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请各举一例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

 

(1)《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答出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其中的一项也可);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答出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其中一项也可)。 (3)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4)毛泽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战线: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役: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或平型关大捷) 【解析】 (1)根据《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 (3)根据材料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建立的;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因此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核心人物是毛泽东;他在这条道路上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史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在第二个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敌后战场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勃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2)材料二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四:

(4)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哪三种方式?

(5)结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封建帝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查看答案

“工匠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国的匠心)

材料一

   

(1)请将材料一图片①②③④所示体现中国古代匠心的成就按先后顺序排列。并再举出一例与图②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著名“工匠”及其技术发明。

材料二  它系统总结了明末以前农业、手工业的技术经验和科学方法,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里程碑式的科学巨著,其中除蕴藏着丰富的科技含量外,还包含着传统工艺秘籍和凝聚的“工业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网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哪本著作?其作者是谁?

(近代中国的匠心)

材料三  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

                                      ——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

(3)材料三中詹天佑所说的“一根铁轨”是指中国近代哪一铁路?

(现代中国的匠心)

材料四  从古代的鲁班雕木成凰、庖丁解牛,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工匠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动彰显。

                             ——《人民日报》(2017年08月07日07版)

(4)材料四中的哪些科技成果是新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取得的?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对工匠精神的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这部著作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歌中之歌”,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部著作是

A. 《人民宪章》

B. 《共产党宣言》

C. 《独立宣言》

D. 《法典》

 

查看答案

1841~1846年,英国取消了605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1035种商品的进口税。导致英国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原因是(   )

A. 工业革命的完成    B.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 殖民帝国的形成    D.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查看答案

一个人的名字与一个时代相连,注定这个名字是伟大的。与蒸汽时代紧密相连的名字是 (      )

A. 瓦特    B. 达尔文    C. 莱特兄弟    D. 亨利·福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