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和四幅图片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

(1)题目自拟

(2)文中需包含每幅图片历史事件的名称及影响(每个历史事件影响即可)

(3)从文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4)语言流畅,字数150字左右。

 

(1)题目自拟(言之有理即可) (2)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或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或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张骞出使西域(或张骞开辟丝绸之路)了解西域的具体情况,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或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蔡伦改进造纸术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或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3)创新、坚持不懈、开拓进取等言之有理即可 (4)语言流畅,字数充足 【解析】 (1)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国的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经过商鞅商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是当时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是建立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 105 年,改进了造纸术。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等作原料造纸,扩大了造纸的原料,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普及和推广了纸的应用,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秦孝公任用商鞅商法,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商鞅、蔡伦、张骞、李冰父子均具有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启示我们要培养创新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被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什么建议,为监视地方官吏豪强,此皇帝还建立了什么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又是谁的建议?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观点

(3)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说又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

(4)两则材料反映了西汉在哪两方面完成了大一统?除此外还采取了哪些方面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李白《古风》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工作,外壤夷狄,收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至秦始皇时,统一了天下,对内大兴土木,对外征讨,国家征收的田赋超过百姓收入的之二,随意征发平民去服兵役。)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且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1)材料一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其“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扫六合”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之间有什么联系?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秦始皇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图后,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

                              丝绸之路路线图

(1)“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到达欧洲和美洲。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十三年,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因此毫无意义。

(3)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经丝绸之路,西域的核桃、葡萄转入汉朝,汉朝的丝绸和铸铁等技术转入西域。

(5)“丝绸之路”除陆路丝绸之路外,还有海路丝绸之路。

(6)“丝绸之路”不但是商贸之路,更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发展之路……

 

 

查看答案

三国时期,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里的夷洲指今天的哪里?

A. 海南

B. 香港

C. 澳门

D. 台湾

 

查看答案

《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涿鹿之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