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可知,这报道的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919年5月5日,昨日之游街大会”可以判断是与1919年5月4日的五四爱国运动相关,依据“曹汝霖宅之焚烧,章宗祥大受夷伤”可以判断是五四运动中的内惩国贼,依据“青岛问题之力争”可以判断是外争国权。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长幼,但都属兔)。”这三个“兔子”最早发起的运动是

A. 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 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C. 一次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

D. 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查看答案

他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查看答案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缺乏强大武力作为后盾    B. 民主革命派的反对

C. 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    D. 违背社会进步潮流

 

查看答案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查看答案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