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治...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治篇)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请举例说明古代的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任举一例)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2)材料二反映出古代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三: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3)据材料三,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四: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4)据材料四,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经济篇)

材料五: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5)为了解决材料五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任举两例)

(思想篇)

材料六:教育部就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

——《光明日报》“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6)如果由你写这个提案,请列举出你认为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理由。(任意写出1条理由)

 

(1)民主制度:禅让制 先贤:尧或舜或禹(任举一例) (2)政治制度:世袭制 (3)制度:分封制 (4)特点:皇帝的权利至高无上 (5)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任举两例) (6)理由: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孔子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等。孔子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任意写出一条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就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尧、舜、禹就是通过这种制度担任落联盟首领的。 (2)依据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依据材料三“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可知,材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初年,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天子实行分封制。通过分封制,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由材料四“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可知,秦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皇帝的权利至高无上。 (5)由材料五“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材料五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等措施。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孔子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等。孔子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所以应以孔子诞辰日作为“中华教师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分别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材料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四:

(4)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历史大变革时期,是因为(  )

A. 战争频繁    B. 诸侯争霸    C. 百家争鸣    D. 新旧制度更替

 

查看答案

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查看答案

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    B. 项羽势力强大,一味依赖武力

C. 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D. 项羽在巨鹿兵败自刎

 

查看答案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A. 刘邦、项羽起义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陈胜、吴广起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