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
A.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C. 获得更多的赔款 D. 允许外国使者进驻北京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材料三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途中遭匈奴扣留,到公元前126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命出使乌孙等国,公元前115年回到长安。
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归祖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
(4)张骞、郑和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你更赞赏哪一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改革和创新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改革的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场改革的历史意义。
(3)阅读材料三指出,与材料一所述改革相比,北魏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有何相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寻梦丝绸之路”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展区,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展区一:地理篇
(1)请你将图1中的A和F补充完整,并指出西亚的安息古国在丝绸之路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展区二:人物篇
(2)你认为谁最有资格获得开通丝绸之路最大贡献奖?为什么?
展区三:文物篇
(3)图2是他们搜集的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图片,它们反映了丝绸之路怎样的作用?
展区四:时代篇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予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他说,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4)根据展区四的材料,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价值或作用。
《________》是西汉武帝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