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汉朝一个伟大的王朝。因为它的鼎盛辉煌,甚至让一个民族以它的名字来命名,并且让历史...

汉朝一个伟大的王朝。因为它的鼎盛辉煌,甚至让一个民族以它的名字来命名,并且让历史铭记了它两千多年,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之盛)

材料一:“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译文:京城(国库)中的钱币堆积有百万万之多,串钱的绳子朽烂,钱币散落不可计数;国家粮库中的粮食因为不断地存入新的粮食,而没有多余的地方,只好把新粮放到陈粮的上面,都满溢到粮仓的外面,直到粮食腐烂而无法使用。)

(1)材料一阐述的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局面,请问出现在哪个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两点。

(政治之盛)

材料二: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于一些王公和战争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2)汉初分封的一些诸侯王后来对中央造成了极大地威胁,汉武帝继采采纳谁的建议,实行了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一影响?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管,汉武帝还建立了什么制度?

(外交之盛)

材料三: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借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3)历史上“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皇帝时期?经过“丝绸之路”,诞生于古印度的哪一种宗教传入我国?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三,分别指出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1)文景时期;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皇帝的榜样作用等。 (2)主父偃;颁布推恩令;刺史制度。 (3)汉武帝;佛教;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 【解析】 (1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京师之钱...穿钱的绳子...朽.粟陈陈相因. . .至腐败不可食”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已学知识可以知道,汉文帝、汉景帝两位皇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库府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的无法计算。 (2)由材料“汉初...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可以知道材料三反映的是西汉的王国问题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他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了强化对地方的监管,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以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监管。 (3)历史上“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汉武帝时期;佛教是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古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根据所学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三,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纪年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刘邦建立西汉的公元前202年属于       

A. 公元前3世纪初

B. 公元前3世纪末

C. 公元前2世纪初

D. 公元前2世纪末

 

查看答案

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A. 郦道元

B. 祖冲之

C. 华佗

D. 贾思勰

 

查看答案

小明为某单元设计示意图,请你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A. 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

B.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查看答案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以下属于经济生活交融的现象是(   )

A. 十六国时期,兽医术、相马术、畜产品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

B. 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

C. 汉人胡服,胡人汉服

D. 鲜卑姓氏改汉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