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适应自然)
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
材料二: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古代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分别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利用自然)
材料三: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3)材料三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对当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感悟自然)
材料四:“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4)材料四中渗透了孟子利用什么思想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改造自然)
材料五:
(5)结合材料五,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 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 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
A. 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 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 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 统一文字
B. 焚书坑儒
C. 独尊儒术
D. 张骞通西域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望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气”。此建议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
④使土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A. 公元前3世纪初
B. 公元前3世纪末
C. 公元前2世纪初
D. 公元前2世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