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

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下列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

A. 元谋人牙齿化石

B. 半坡聚落的遗址

C. 司母戊青铜方鼎

D. 司马迁的《史记》

 

B 【解析】 依据题干“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结合课本所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炎帝、黄帝等部落是黄河流域的重大部落。其实距今约6000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发现了半坡聚落的遗址。他们已有了原始农耕,开始饲养猪狗等动物,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子。这些证明黄河流域的部落的存在。B项符合题意;元谋人牙齿化石发现在长江流域,是我国境内目前最早的古人类。A项不合题意;司母戊青铜方鼎反映了商周青铜器文明,C项不合题意;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但具有文学色彩,不是真实性的史实。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  那时候(西晋后期以来),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以上材料出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了“北方的战乱”,请举例说明。(至少两例)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的影响。

(2)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最主要表现在哪一产业?

(3)据材料一、二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不许照抄原文)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晋国楚国为了争夺中原霸主,在城濮交战,四月初一,楚军进至城濮。初二,双方对阵。楚方:四万二千余人;晋方:三万两千五百人。楚军大败,旋即双方作罢,此战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材料三:(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赵国长平,双方数十万大军对峙3年.赵军投降。为了彻底削弱赵国,除了240个年幼士兵被放回赵国报信,其余40多万士卒全被活埋。

(1)根据材料一思考这两幅地图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战争的目的发生了什么变化?

(3)依据材料谈谈如何评价战国时期的战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7月13日,中国邮政发行《殷墟》特种邮票,其中第二枚“青铜器”,图案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

材料二: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兽骨文”,主要是指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续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1)依据材料一我们可以获得该时期哪些信息?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早期汉字的发展历程。据材料概括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3)材料一、二中提到的文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价值。

 

 

查看答案

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了许多石窟,雕造佛像,如著名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从这一现象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中外艺术完美结合的体现

B. 当时佛教盛行

C. 雕塑和绘画艺术成就高超

D. 为丝绸之路添光增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