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远东国际法庭的判决书上写道:“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

远东国际法庭的判决书上写道:“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以上。这种估计并不夸张,这由掩埋队及其他团体所埋尸体达155000人的事实就可以证明了。”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在南京发生的大屠杀

B. 屠杀时间之长、人员之多令人发指

C. 日本的侵华战争罪行,铁证如山

D. 参拜靖国神社,祭奠二战亡灵,违背国际道义

 

D 【解析】 依据题干“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可以得出在南京发生的大屠杀,故A不符合题意。依据题干“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以上”“这由掩埋队及其他团体所埋尸体达155000人的事实就可以证明了”, 可以得出屠杀时间之长、人员之多令人发指,故B不符合题意。依据题干“远东国际法庭的判决书”,可以得出日本的侵华战争罪行,铁证如山,故C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参拜靖国神社,祭奠二战亡灵,违背国际道义,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国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上海男女各校学生二万余人,谨在中华民国国旗之下宣誓曰:“吾人期合全国国民之能力,挽救危亡,死生以之,义不反顾,谨誓 ”。这些学生宣誓的背景是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中共一大的召开    D.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查看答案

下面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史实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A. 挽救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习俗    D.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查看答案

1926年9月18日《工人之路》报道:汉阳兵工厂的工人于9月1日宣布:“为自身的利益,

为湖北民众的利益,为革命的利益,实行总罢工。”。材料表明他们此举的目的是

A. 声援北京学生运动    B. 落实中共一大纲领    C. 支援北伐战争    D. 响应秋收起义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 辛亥革命

B. 北伐战争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 红军的战略转移

 

查看答案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集中力量,一鼓作气地攻下北京,这样就有可能推翻清政府。可是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A. 阶级局限性    B. 人心的向背    C. 军队的士气    D. 战略战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