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内容的联系性)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图片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据图片“中共一大会址”可知,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据图片“开国大典”分析可知,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因此结合两幅图片可拟题目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时强调: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地名。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A:        ;长征途中主要会议召开地B: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地C       

(2)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红军三大主力在哪里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3)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弘扬哪些“长征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瑞卿大将参观虎门时说:“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儿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能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

(1)写出材料一中“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在“虎门”领导禁烟斗争的是哪位民族英雄?

(2)材料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共两党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写出两场抗日战争时期“血肉筑长城”的战役。

(3)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哪些中华民族精神?

 

 

查看答案

探寻一条在新的世界中体面地生存下去的道路,是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途径。

——摘自徐中的《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什么?写出材料中“两大政治运动”的名称。

(2)材料二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

(3)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也开始进行亡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材料三:“他们决定以夷器和夷法来对付夷人。换句话说,他们觉得中国应该接受西洋文化之军事部分。他们于是买外国军器,请外国教官。他们说,这是中国的自强之道。

——蒋廷《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哪些史实?

(2)材料二中的文字出自哪部文献?

(3)材料三中他们指的是什么人(答出阶级和派别)?从企业和军队创建方面分别列举“接受西洋文化之军事部分”一例。

(4)19世纪中期,中国面临“内忧外患”,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所采取的“自强之道”的历史地位?

 

 

查看答案

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