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某校七年级学生要开展“丝绸之路”的主题探究活动。 材料一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示意...

某校七年级学生要开展“丝绸之路”的主题探究活动。

材料一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材料三  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总之,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丝绸之路的起止点的名称。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初行”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

 

 

(1) A: 长安(城市) B: 大秦(或古罗马、欧洲)(国家或地区) (2)张骞出使西域。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3)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 (1) 依据材料一的“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故A是长安(城市),B是大秦(或古罗马、欧洲)。 (2)依据材料二的“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依据材料三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可知,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和基石,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在复习该主题时,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为主题的导学案,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任务一(人物认知篇)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谁?

任务二(人物比较篇)

(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任务三(感悟提升篇)

(3)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儒家学派在不同时期受到了统治者的不同对待,分别写出秦朝和汉朝对待儒学的态度?谈谈统治者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任务四(家国情怀篇)

(4)你知道哪些国学经典?试着把你知道的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世纪·周本纪》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卫鞅(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三  商鞅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四  《都江堰示意图》

材料五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最先“霸诸侯,一匡天下”(或最先称霸)是谁?

(2)材料二中商鞅提出什么观点?商鞅的观点理论属百家争鸣中哪家学派?

(3)材料三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4)材料四中该工程的主持者是谁?“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里的“天府”指哪里?

(5)依据材料五第一段和已学过的知识,简要说出孔子在教育上的主张是什么?材料第二段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掌握什么科学的学习方法?

 

 

查看答案

之所以说三国鼎立是分裂中孕育统一,其依据是

A.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B. 局部统一,为新王朝的建立创立了条件

C. 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 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查看答案

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

A. 长平之战 B. 城濮之战

C. 赤壁之战 D. 官渡之战

 

查看答案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体通史是

A. 《汉书》

B. 《后汉书》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