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社会在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清末中国民族资本主...

    近代中国社会在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清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情况

——数据引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

(1)依据材料一,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说明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材料二  1906年8月《大公报》以“剪发易服议”为题进行有奖征文活动,部分获奖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的发辫被外国人讥为“豚尾”,成为笑柄。“论中国现状,固为各国所蔑视。本危弱之国而为此单独不雅之状态,益足令人轻视”。

剪发易服可以“去人人一身之累赘牵绊,令其皆便利轻矫……则其勇健活泼之精神成矣”“我四万万之同胞皆易文弱为强武,我国家亦易文弱为强武”。

一旦剪发易服,“发虽益于经济稍小,而服之益于经济则甚多。以吾人现时仅成一衣者,易服后可成二衣,是则吾人年可省一倍之费,明矣”。

“我国今当财政奇绌(chù,不足,不够)之时,所谓实业生则国民生,实业亡则国民亡”。实业是实行机器生产,但中国人的辫子、长衫在操作机器时十分不便。

——摘编自陈雷《清末<大公报>有奖征文的思想史研究》

(2)依据材料二,说出《大公报》获奖征文赞同剪发易服的理由。

(3)依据下图,说明1919年中国铁路发展情况。

①铁路干线主要分布在中国的___________部。

②从所有权、经营权角度,铁路可以分为_____、_____两类。

③依据所学,谈谈形成①②特点的原因。

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示意图

据1919年版《沪宁沪杭甬铁路旅行指南》改绘注:商路是由列强或商人所有、经营的铁路;如东北地区商路被日本、俄国控制,云南至河内的铁路被法国控制。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先进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2)剪发易服可以与世界接轨,避免受外国人讥讽;有利于养成积极向上、尚武的民族精神;节省费用;便于操作机器,发展近代工业。 (3)①东②国有铁路;列强、商人所有、经营的铁路(或商路)③西方科学技术的引入首先影响东部地区(或通商口岸集中在东部沿海;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集中在东部地区);中国东部经济比西部发达;中国开始进行近代化建设;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建设铁路可以赢利。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厂矿数、资本额大幅增加,表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先进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2)依据材料信息“中国的发辫被外国人讥为“豚尾”,成为笑柄。“论中国现状,固为各国所蔑视。本危弱之国而为此单独不雅之状态,益足令人轻视”。 剪发易服可以“去人人一身之累赘牵绊,令其皆便利轻矫、实业是实行机器生产,但中国人的辫子、长衫在操作机器时十分不便”可知,剪发易服可以与世界接轨,避免受外国人讥讽;有利于养成积极向上、尚武的民族精神;节省费用;便于操作机器,发展近代工业。 (3)依据图表信息可知,①铁路干线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②依据材料地图图标可知,从所有权、经营权角度,铁路可以分为国有铁路;列强、商人所有、经营的铁路两类;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西方科学技术的引入首先影响东部地区(或通商口岸集中在东部沿海;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集中在东部地区);中国东部经济比西部发达;中国开始进行近代化建设;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建设铁路可以赢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上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材料一  毛泽东在1925年11月21日说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注:即资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国民党之三民主义,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买办地主阶级(即与帝国主义军阀有密切关系之中国大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右翼),实现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的联合统治,即革命民众的统治。”

——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完成以下关于1925年国共两党关系的示意图。

材料二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现在有千百万的农民看到了红军,听到了他们讲话,不再感到害怕了。红军解释了土地革命的目的和他们的抗日政策。他们武装了千千万万的农民,留下干部来训练游击队,使南京军队从此疲于奔命。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2)依据材料二,概括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材料三 

(3)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以上图片(图3除外)中选择两幅,说明这一观点。

示例:

图3: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查看答案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

材料一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关于救国之策,在当时还有保守与洋务两派思维方式作为选项。保守派……主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任何学习西洋的改革均是“离经叛道”,不宜施行。洋务派……理念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赞成国家制度也转变为西洋模式。这两种主张,在当时是缙绅士大夫(注:官员和读书人)的主要思想,持维新改革理念的人反而不占多数。是以,光绪与康、梁无法转移庞大的缙绅力量支持维新运动,各省督抚在慈禧反扑时大多不声援光绪,当是因为他们大多只是持洋务派的观点,还不能接受维新之论。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1)为了解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事迹,某同学阅读了相关书籍。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完成以下表格。

注:言论序号见材料划线部分

(2)依据材料一,概括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  国体违反民意而能安立,吾未之前闻。今试问全国民情为趋向共和乎?为趋向帝制乎?此无待吾词费。但观数月以来国人之一致反对帝制,已足立不移之铁证。

——梁启超《辟复辟论》(写作于1916年初)

(3)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中国民意如何?结合所学,说明梁启超作出以上判断的依据。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是

 

A.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B. 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C. 消灭敌军,解放东北全境

D. 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查看答案

有人在1948年3月提出:“土地斗争与军事斗争,成为中共当前政治斗争的两个主要源泉……前者保障后者的成果,后者扩大前者的范围,而真正决定最后胜负的还在于前者不在于后者。”以上材料认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A. 解放区土地改革赢得民心

B. 解放军官兵英勇作战

C. 人民不满腐败的国民政府

D. 解放军装备优于对手

 

查看答案

1945年8月29日,《新华日报》新闻标题为“_______,毛泽东同志昨抵渝”(“渝”为重庆简称)。依据所学判断,横线上的文字应为

A.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B.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商讨团结建国大计

D.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