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探索充满艰辛,但艰辛孕育了新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探索它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提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1)材料一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说出一个和李鸿章同一派别的历史人物。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奉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2)这场革命以什么为指导思想?这场革命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
(3)如下图所示,第三层面空白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艰辛的历程。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针对这个问题,某班同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下面请你跟着他们一起来研究下面一些问题:
(1)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近代中国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完成下表: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请列举1839年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至少一位)
(3)如下图,为了改变中国落后和挨打的局面,中国的先进人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进行近代化的探索,依据上述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4)结合上述图文材料,谈谈这些运动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关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历史,小明同学说,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中外纪闻》 B. 《新青年》 C. 《民报》 D. 《每周评论》
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产生的起因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抓住关键词是把握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与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扣押蒋介石”几个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 第一次国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