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对付外国侵略者,不能“舍其长,甘其害”,而必须“塞其害,师其长”,只有“善师四夷者,能治四夷”。“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期盼的东西。”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紅旗,旗面为红色,长宽比例为3:2,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下面,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1949年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华丽转身。

(1)材料一反映了谁的观点?请概括指出这一观点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进行了哪次改革?日本通过哪些具体措施“向西方借用了它所期盼的东西”?

(3)材料三中的这次“华丽转身”的标志是什么?“华丽转身”有什么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能从中汲取哪些宝贵经验?

 

 

(1)魏源。只学习西方的器物文明(先进军事技术),没强调对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学习,较为片面。 (2)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4)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和先进文明的成果,勇于接受新事物,大胆尝试,不断创新。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魏源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写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只学习西方的器物文明,没强调对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学习,较为片面。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期盼的东西”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日本西化的明治维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68年进行的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学习西方的社会习俗,改变日本原有的服饰传统,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1949年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华丽转身”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如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和先进文明的成果,勇于接受新事物,大胆尝试,不断创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的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把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从而产生崭新的近代文化。

材料三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

(1)材料一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中国传统思想自由竞放是在哪一时期?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但丁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3)材料三中,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使得“以权力约束权力”?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所学,谈谈思想解放与政治变革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标志着美国“遏制”苏联的“冷战”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A.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 古巴导弹危机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查看答案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 雅尔塔会议召开

C.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

D. 《大西洋宪章》发表

 

查看答案

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历史事件是

A. 宪章运动的兴起

B. 巴黎公社的成立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查看答案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以至于生活方式的改革措施是

A. “废藩置县”

B. “殖产兴业”

C. “文明开化”

D. “富国强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