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期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期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材料二:“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讲话

材料三: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积极作用(材料中找)?

(2)材料二中的“先生”指谁?“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发起了哪一场运动?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1)救亡图存,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2)孙中山,三民主义(或答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或答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都可给分) (3)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4)救国救民,挽救民族危亡,拯救民族危机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可知,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救亡图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运动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可知,材料描述的事件是辛亥革命。材料二中的“先生”指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3)依据材料三“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可知,这与新文化运动有关。材料三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救国救民,挽救民族危亡,拯救民族危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关键年,在此让我们重温历史,砥砺前行。

材料一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然而,178年前,英国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24年前,披着文明的皮而带着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公然摘下文明的面具,暴露野蛮的真面目.挑起了一场侵华战争。毁灭了清朝的强国梦想;118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请回答:

(1)材料中“178年前”“124年前”“118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什么事件?3分

(2)在这些事件中清政府被迫和帝国主义分别签下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3)这三件事件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请举两例说明。?

(5)通过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的认识?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康有为等人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了猛烈进攻。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是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查看答案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的领导人是恭亲王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