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材料二  “耕织粟帛多的人复其身“;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穷的人,罚做奴婢;在战争中立有军功的,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授予田宅;贵族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  孝公用商君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是什么时期的人

(2)“商君佐之”中的“之”指的是谁

(3)概括材料二提及的主要措施。

(4)材料三对商君的举措有何评价?

 

(1)商鞅;战国 (2)秦孝公 (3)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世袭特权;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4)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秦孝公的鼎力支持,适合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符合人民的愿望,实现富国强兵,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所以“商君佐之”中的“之”指的是秦孝公。 (3)依据材料二“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穷的人,罚做奴婢;在战争中立有军功的,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授予田宅;贵族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的措施是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世袭特权;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4)依据材料三“孝公用商君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的信息可知,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秦孝公的鼎力支持,适合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人民的愿望,实现富国强兵,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朝最高统治者称

A. 皇帝

B. 丞相

C. 国王

D. 诸侯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地主阶级进行变法,奴隶制度确立

B. 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斗争激烈

C. 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思想碰撞

D. 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大变革

 

查看答案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在当今社会,下列符合这一思想的行为是

A. 以强凌弱

B. 乐于助人

C. 以大欺小

D. 劫富济贫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善于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对春秋和战国时期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 都江堰的修筑

B. 商业与城市的兴盛

C. 长城的修筑

D.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