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一代代仁人志士为...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一代代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得到了教训,也获得了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曾说过:“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以后始也。”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具有君主立宪制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争失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仿照材料三所示的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最后被谁篡夺?

(思想风暴)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规律揭示)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向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1)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或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或学习外国利器)。成功说: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工业;培养了近代的科技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启动了中国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失败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洋务企业衙门式管理,腐败严重,效率低下;创办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辩证说:一分为二的既肯定洋务运动的作用又指出其局限性。 (2)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3)1912年。袁世凯。 (4)民主、科学。 (5)由学习技术(或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可知,外国利器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所以,李鸿章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达到自强的目的。第二小问,通过对洋务运动的结果和影响可知,洋务运动的成功之处指的是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即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华经济侵略;是中国的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指的是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没有达到,即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洋务企业衙门式管理,腐败严重,效率低下;创办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根据所学可知,正确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应客观公正,辩证分析。因此,对于洋务运动应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肯定洋务运动的作用又指出其局限性。 (2)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要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方式是行不通的,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3)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取得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并于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之后窃取革命果实的人是北洋军阀袁世凯,他通过对外依靠帝国主义,对内软硬兼施的办法,迫使清帝退位,资产阶级革命派做出妥协的情况下,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篡夺了革命果实。 (4)根据所学可知,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陈独秀在他创办的《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 (5)通过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内容可以,近代社会各阶层救国探索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即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或器物)到维新派和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激进派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层层深入的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材料二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材料三  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

——《剑桥中国晚清史》

(1)英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什么战争?清政府在这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中清政府“割台湾,偿二百兆”是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的条款?它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材料三反映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4)近代以来,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请说说近代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材料一:迟至1863年,中国皇帝在致美国总统的信函中称:“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家,彼此无异也。”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

——摘编自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二:王树增在《1901》一书中评论某个条约时指出:最要害的条款,是外国有权在中国领土上驻军和中国将要支付的巨额赔款。

(1)材料一中的“两场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条约”指的是什么?条约划定北京哪一地区为使馆界?这个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3)从两则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查看答案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1839年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

(3)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的战争

(4)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

(5)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

A.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 通过第一个党纲

C. 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查看答案

某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所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

A. 自强求富

B. 三民主义

C. 民主与科学

D. 共产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